企业集团与企业联盟的优劣势分析

  • 时间: 2013-04-09 11:19:30
  • 来源: 时律衡
  • 点击率: 9140

  企业集团与企业联盟作为两种企业间组织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有着相近、甚至相同的特征。在网络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两者甚至呈现出一种相互融合的趋势。但在联系纽带、成员范围、稳定性、交易成本、成长能力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联系纽带

 

  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产权是企业集团的连接纽带,契约安排不占主导地位;而企业联盟的连接纽带主要是契约安排,产权安排对联盟的构建并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集团可以看作是比企业联盟更接近于企业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2、成员范围

 

  企业集团的存在需要有股权上的结合,较高的进入障碍和退出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集团成员的数量,影响了成员成分的广泛性。而企业联盟的缔结和维系虽受制于成员战略、成员间文化差异和国际竞争法,但较低的进入障碍和退出成本使联盟基本不受成员规模的限制。

 

  3、稳定程度

 

  企业集团不是独立法人,而是由多个法人企业组成的复合体,集团成员间维持着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不存在严格概念上的上下级关系。但是,产权上的控股、参股关系使得企业集团往往又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层级色彩。完整的企业集团包括核心企业层(集团企业)、紧密层(被控股企业)、半紧密层(参股企业)和松散企业层(契约连接)四个层次。无论采取何种组织结构,企业集团内部呈现出科层组织的特征,具有等级制属性。股权连接和科层制的特点有利于保持集团的稳定性,增强集团的整合能力,实现比一般的网络具有更为强大的资本控制和聚合功能。

  与企业集团不同,企业联盟的维持主要依靠企业和合作伙伴的合法性、相容性、互补性和投入性。随着外部环境、创业战略与利益平衡关系的变化,联盟冲突与分裂往往不可避免。虽然有的企业联盟也相当稳定,但很少有企业最终能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其凝聚力和稳定性明显不如企业集团。

 

  4、交易成本

 

  从组建来看,企业集团主要通过联合、并购等方式形成,甄别成本较低,但手续比较繁杂,谈判和签约费用较高。而企业联盟主要是企业通过签订契约自愿形成的,手续简单,谈判和签约费用较低,协调成本较低,但伙伴甄别成本较高。

  从运行成本看,企业集团的规模扩张和多角化经营,使企业集团内部存在着复杂的、过长的委托—代理链条,存在着庞大的管理成本、信息传递成本、道德风险成本、逆向选择成本、组织间摩擦成本。在信息不对称、信息传递时滞、组织间摩擦等因素的作用下,很容易产生“大企业病”,致使组织失效。而企业联盟作为网络化的准市场组织,独特的柔性组织设计使联盟既保持市场协调的效率优势,又保持企业协调的管理效率。联盟成员在获得创业优势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分散风险、降低交易费用。

 

  5、成长能力

 

  通过集团式的兼并,核心企业可以减少产业内对手的数目、实现规模经济,增强市场竞争实力。但企业集团的发展受制核心企业的规模、经济实力,如果核心企业规模较小,容易形成“小马拉大车”的局面;如果规模过大,容易导致现金短缺、沟通障碍、竞争对手增加以及反垄断法规的限制。同时,内化竞争形式耗费了集团的资源,降低了集团的创业能力,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企业联盟虽然存在机会主义、稳定性不强等弱点,但发展规模基本不受法律法规、企业资金的限制。同时,契约特性使联盟既保持着组织的协调优势,又保持着市场的交易效率和激励机制,在外部竞争压力的驱动下,不断培育和维持核心创业能力成为联盟不朽的追求。

  总体看来,企业集团与企业联盟是两种各有千秋的组织形式,不能一概而论谁优谁劣,需要针对不同的战略目标进行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集团化过程发展很快,但主要是自上而下政策推动的结果,存在产权不清和行政干预等问题。在高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无论多么庞大的单个企业都无法快速敏捷地响应市场机会。企业集团完全可以利用契约关系,以企业联盟的方式广泛地联结半紧密层和松散层企业,充分借助网络的优势发挥巨大的辐射威力。

  但是,企业联盟的动态性、易变性和阶段性特征容易导致其走向市场一体化或科层内部化。因此,在某些特定的行业或领域上,企业往往选择以集团内合作的形式实现范围经济性。这主要包括:涉及专利技术或的商业秘密领域、有后续发展潜力的技术项目、化工行业、烟酒行业、钢铁行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