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为政,大器难成

--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需要弥合利益差距,推动合作创新良性循环

  • 时间: 2013-04-09 23:02:21
  • 来源: 时律衡
  • 点击率: 8535

  案例回放:

 

  2009年,甲、乙、丙、丁四家国有大型企业作为牵头单位成立了戊市能源装备制造业产业技术联盟。该联盟由大型核电装备制造关键技术联合体、大型火电装备制造关键技术联合体、大型水电装备制造关键技术联合体、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关键技术联合体等4个产业技术联合体构成。成员单位包括18个国有及民营企业、5所高校、3所科研院所。每个技术联合体都围绕具体的科技攻关项目展开,组织成员进行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联盟成立以后,主要成员单位组成的联盟管理委员会是联盟的具体执行机构,主要负责执行联盟的决议、协调和日常工作。联盟建立了相应的协调机制、激励机制、学习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联盟获得了初步发展。但由于联盟管理委员会与成员单位之间存在明显的利益关系,信任机制和协调机制不够完善,联盟成员之间合作意识不强、联系松散、学习被动、机会主义思想严重,联盟整体运行效率低下。到2011年底,联合体的某些活动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部分技术创新活动仍停留在起步阶段,实质性活动不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案例精解:

 

  产业技术是多种技术的复合,基础性、共性技术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和关键。而基础性、共性技术的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复杂性、强外部性的特征,单个企业一般没有能力或不愿完成,而多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共同参与完成。目前,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运行过程常出现利益分配机制不尽完善、合作动力不足、风险承受能力弱、合作各方缺乏战略意识和长远规划等联盟僵局,影响了联盟的稳定和目标的实现。为了有效打破僵局的“锁定状态”,联盟需要积极寻找政府等外部支持,弥合利益差距,推动合作创新的良性循环。

  本案例中,联盟成员在装备制造业领域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由于地理上的接近,联盟成员之间容易形成信任、合作与共识,联盟创新活动应该能够很好地开展。但信任基础薄弱,沟通渠道不畅等原因必将滋生机会主义行为,致使联盟整体运行效率降低。因此,该联盟应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加强规范管理和文化建设,提高联盟的透明度、信任感、凝聚力和竞争力,保证联盟的快速与持续发展。同时,需要借助中介服务机构和政策支持,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不断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努力提高自主创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