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国际创业,一飞冲天

-- 我国的国际创业日趋丰富和多样化

  • 时间: 2013-04-09 23:21:31
  • 来源: 时律衡
  • 点击率: 8141

  案例回放:


  20世纪90年代,联想在我国PC市场独领风骚,到2000年,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0%。但随着戴尔、惠普等PC国际厂商的进入,方正、同方、TCL等国内品牌的激烈竞争,联想的PC业务风光不再。为了拓展发展空间,联想开始探索多元化战略,但未获成功。2003年,联想战略由多元化转向专业化,即专注于PC业务并向国际市场发展。当时,联想在全球PC市场上的品牌认知度不高,销售渠道缺乏,市场占有率不到3%,国际创业面临诸多困难。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计算机业务。2005年1月26日,3名美国共和党议员联名致信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认为这一并购可能危及美国国家安全。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决定对此次展开全面调查,45天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宣布批准联想收购IBM个人计算机业务。2005年5月1日,联想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使其全球PC市场占有率从第9位一跃升至第3位,成功进入世界500强。


  案例精解: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新的、深刻的变化。世界性的社会化大生产网络已经形成,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产品为基础的分工格局已被打破,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幅度加大,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日趋深刻。随着国际环境变化、国际市场同质性增强和跨国交易成本降低,国际竞争呈现区域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本土化、竞争主体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在这样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获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在国际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需要将其有限的生产经营要素在多国进行配置,并依据国际市场的供求状况和国际价值确定企业的经营方向、经营决策、要素配置和商品价格,并自觉遵循世界经济规律,按国际贸易规范和国际惯例办事。

  入世后,我国不断推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程度,实施“走出去”与 “引进来”相协调的创业战略,国际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同时向我国快速转移。我国的广大企业在承接世界产业转移过程中,产业和产品结构逐渐由低端向高端发展,参与国际分工的模式有所改进,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创业能力与比较优势。为了突破要素约束、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占据海外市场、扩大国际影响、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我国的国际创业日趋丰富和多样化。

  但由于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时间不长,中国企业的成长历史也较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宏观政策缺失,管理水平落后,投资决策不科学,信息渠道闭塞,国际创业人才、资金和经验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效应缺乏问题。面对经营环境的巨大改变和环境不确定性程度的增加,国际创业不免会遇到种种障碍和挫折。而国际创业战略一旦失败,不仅大量资金付之东流,而且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内部稳定和外部形象。当然,如果在国际创业机会面前裹足不前,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国际化进程和企业国际竞争地位的未来发展态势。所以,创业者应采用科学合理的国际创业战略抓住全球扩张机会,并尽量降低国际创业带来的潜在风险。

  本案例中,成立于1984年的联想集团,从11名科技人员创办的微型企业发展成为今天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代表了我国众多创业组织的发展历程。在联想持续盈利而IBM公司的PC业务出现亏损的情况,联想抓住了国际化机会,实现了全球资源和能力的优化配置。虽然深层次的整合仍面临艰难处境,但并购的IBMPC业务三个月后即扭亏为赢,到2007年基本实现了平稳过渡,初步整合宣告成功,为联想国际创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面对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法律环境,联想并购IBMPC业务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联想通过引入海外战略投资人,并聘请麦肯锡和高盛分别担任战略顾问和财务顾问等手段,很好地解决了资金、信息等问题,极大地规避了海外并购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