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兮祸兮,冷暖自知

-- 国际创业涉及的范围更广,不可控因素更加难以预测和把握

  • 时间: 2013-04-09 23:22:53
  • 来源: 时律衡
  • 点击率: 9101

  案例回放:


  中国甲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第二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甲公司拥有乙轿车以及丙商务车两大系列产品,在国产中高级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和轻型客车市场中占有率排名第一。德国丁公司成立于2006年,主要从事汽车贸易。戊汽车俱乐部是德国一家独立的测评和救援服务机构,按照Eur0 NCAP的标准自费购买汽车进行碰撞试验,为俱乐部会员提供购买指南。2006年11月,甲公司与丁公司签署了一项为期5年、共计15.8万辆乙轿车的独家代理出口协议,是中国汽车首次大规模进入发达国家。出口德国的乙轿车价格比当地同档次车型便宜25%左右,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在甲公司与丁公司合作期间,戊俱乐部对甲公司出口的两款轿车产品分别给与了Eur0 NCAP标准下一星和零星的评价,阻止了乙轿车在欧洲的发展。2009年11月,丁公司宣布破产。甲公司出口受阻后,国内销售滑坡、股价下跌、资金链紧张,面临退市和被并购的风险。


  案例精解:


  国别比较优势的存在以及不同国别生产、技术、商业和各种环境要素间的差异性,为国际创业者提供了大量创业机会。拥有全球思维的创业者会积极投身到国际市场中,寻找创业良机。国际创业虽然和国内创业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国际创业涉及的范围更广,不可控因素更加难以预测和把握。诸如,国有化风险、外汇风险、法律风险、政治风险、贸易壁垒等等。因此,国际创业者往往需要同时观察和审视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挖掘国际市场的商机和成长所需的资源和能力,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提升创业空间和创业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创业者加快了国际市场开拓,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每一个与中国有正式经济关系的国家都有中国国际创业者的足迹,特别是在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少数石油、矿产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较为集中。近年来,我国国际创业者逐渐向亚太、非洲、拉丁美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周边的东亚及南亚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创业速度明显加快,并涌现出不少成功开拓国际市场的典型,跨国公司初具规模。但我国国际创业起步较晚,产品竞争能力和机会把握能力较弱,加上不够完善的国际创业配套政策以及挥之不去的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是我国的国际创业者面临重重考验。

  本案例中,甲公司面对诸多利好形势,希望通过国际创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但甲公司在国际创业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失误,最终导致战略受阻。欧洲汽车市场需求旺盛,消费者成熟,一旦取得突破,有利于口碑传播和品牌塑造,能快速提升产品国际创业能力。但欧洲汽车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相对较低,而对产品的安全、环保、质量要求较高。汽车高端品牌林立,竞争相当激烈。排放、安全等技术标准要求较高,且持续改进。甲公司在国内虽有一定市场,但产品研发时间不长,海外销售经验缺乏,产品质量离发达国家高端市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丁公司作为甲公司在欧洲的独家代理商,缺乏足够的经销网络、品牌运作经验、信息传播途径和市场拓展资金,难以在短期内协助甲公司实现欧洲市场的大批量销售。甲公司在没有完整的可行性研究和战略评估的情况下,凭借丁公司提供的不成熟的市场计划和一腔创业热情,贸然进入欧洲市场,换取了中国第一家向欧盟出口中级轿车的汽车制造商的虚荣。但黯然退出欧洲市场时,甲公司损失的不仅仅是资金和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创业机会和市场信心的流失。甲公司面对竞争对手差距的扩大和和市场拓展难度的增强,将面临极大的战略风险和市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