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新设,慧眼识珠

-- 企业设立是一项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创新性经济活动

  • 时间: 2013-04-09 22:56:33
  • 来源: 时律衡
  • 点击率: 8948

  案例回放:

 

  任正非出生于1944年,战争与贫困的折磨成就了他隐忍与坚定的性格。19岁时,任正非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并入重庆大学)。大学毕业进入部队之后,身为通信兵的他在参与一项军事通信系统工程时有多项技术发明创造,两次填补了国家空白。20世纪80年代,任正非转业后来到深圳开始了简短的打工生涯,曾在南油集团下属的一家电子公司任经理。1987年,任正非以2万元注册资本创立了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营电信设备。经历了几年的投机与迷茫之后,华为在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换机过程中,发现中国电信对程控交换机的旺盛需求和国内相关技术的空白。1990年,任正非开始自主研发面向酒店与小企业的程控交换机技术并投入商用。1991年12月,首批发货的3台BH— 03交换机将华为推出了破产的边缘。1992年,华为的交换机批量进入市场,当年实现产值1.2亿元,利润过千万。为了避免和国际电信巨头的直接竞争,华为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度过了死亡风险极高创业萌芽期,进入快速发展轨道。面对国内、国际市场空前激烈的竞争,1995年开始酝酿并逐步成形的“华为基本法”促使华为从一家不规范的民营企业向现代公司制企业转轨,并开始了艰难的国际创业之旅。倚仗低成本快速服务优势和“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华为开创了中国公司以“自有品牌”冲击海外市场的最快纪录。2011年,华为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电信基站设备供应商,全球第六大手机厂商,中国最大民营企业。

 

  案例精解:

 

  这是个创业的时代,每天都有千千万万的人加入到创业大潮之中。拥有并经营自己的企业是当今经济社会中最刺激、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通过创建企业,许多创业者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与成就感,并为社会创造了非凡的价值。但新设企业并非领取执照那一时刻,也并非工商注册等独立事件,而是一项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创新性经济活动。它的高度不确定性要求创业者运用系统的方法客观地审视自己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并做出正确的抉择。否则,必然会得到市场的“惩罚”。

  本案例中,任正非并没有获取成功的先天优势,但设立华为及时抓住了难得的创业机会,并通过独特的创业模式和卓越的创业团队化解了诸多创业风险,实现了企业的超常规发展。